广西医疗用品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医工交叉 构建医疗器械行业完整闭环

发布日期:2020-05-29
作者:
点击:

从一根小小的手术缝合针,到人工智能辅助麻醉机器人,各种医疗器械的开发生产,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健康”产业。为破解我国医疗器械领域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问题,今天,长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新微科技集团联合共建“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平台”,以期汇集校、企、医、监、研多方资源,以医护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重点开发进口依赖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高端医疗器械或医疗材料,实现医疗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医院-高校-研究院-企业-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闭环。

 

 

“后疫情时代”,面对发达国家可能实施的生物医药技术和配套服务的封锁,加快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高端医疗装备的开发涉及临床医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众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些跨领域复杂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医工交叉。

 

 

上海理工大学瞄准了大健康产业的“蓝海”,开辟出医工交叉的新航道——这里有显示效果国内d一的裸眼3D临床手术显示器,有得到全球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认可的火鹰支架,有可拍摄数万张高清照片的磁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有打破吉尼斯sj纪录的大双足机器人,还有智能康复器械、3D打印生物材料、AI辅助影像识别与诊断……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规模,医工结合的技术攻关在上理工蔚然成风。而这些技术攻关项目也正是医生们热切期盼与科研院所和产业界携手解决的。

 

 

共同的价值追求先是让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走到了一起。20199月,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聚焦医工交叉,共同发起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仅仅半年时间,在这个平台和机制培育下,项目成绩斐然——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为主刀医生提供虚实叠加的血管位置定位导航功能,已完成多例肩背部及腿部游离皮瓣切取术;以材料创新打造的“升级版”手术高频电刀,不仅使用安全、舒适,而且能够防止组织黏连,已在医院开展动物实验……一项项医工交叉新技术即将步入临床应用,逐步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序列:5个项目处于产业化落地期、14个项目处于产业化转型期、38个项目处于培育期。

 

 

“我们和上理工的合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举措打通的是医工交叉的‘前半场’,也就是提出临床需求、找出临床问题并进行研究。对医工交叉来说,更重要的还有‘后半场’,也就是成果转化,这才是医工交叉合作的真正落脚点,也是我们真正掌握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药物领域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谈道。

 

正如陈国强所说,从需求到研发,从研发到制造,从制造到产品,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系统工程。如何让“储备池”的项目真正孵化成“医生用得顺、百姓用得起”的医工交叉成果,还需多方力量的汇聚。

 

 

上海微系统所的加盟正当其时。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头羊”,携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进军医疗产业,致力于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转化和应用。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携手,而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大健康产业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从项目“储备池”到“孵化台”的这段路,有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加盟,将为医工交叉项目后续的快速落地注入硬核的产业力量。

 

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谢晓明表示:“我们将瞄准临床医学前沿和高端医疗装备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支撑需求,积极导入前沿创新资源,推动关键学科研究和支撑性信息技术的突破,尽快实现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上理工校长丁晓东表示:“在上海市、杨浦区的大力支持下,‘环上理’医疗器械产业带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医工交叉的完整链条必将崛起为特色鲜明、功能强大的产业供给体系,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不断走向高端化、精细化、品质化,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实习编辑:钟郁林)


本文网址:http://www.gxyiheyl.com/news/430.html

相关标签:

最近浏览:

电话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3617715865
  • 在线留言
  • 在线咨询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